湖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湖工要闻 >> 正文

湖北省首批!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

作者/摄影:任京 史凡/张莱  审稿:钱应平    出处:党委宣传部、研究生院    日期: 2023-06-30 10:28:56 点击数:

6月29日上午,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大会暨“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论坛在湖北工业大学图书馆报告厅顺利举行。活动由湖北省教育厅主办、湖北工业大学承办。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办副主任王英、湖北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翟霄、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启红、湖北省经信厅副厅长江斌、武汉大学研究生院包安裕、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吴超仲、武汉科技大学副校长马腾莅临大会。会议由湖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冯征主持。

湖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彭育园在致辞中向参加大会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好建强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为服务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是湖工大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近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湖北、服务工业”,坚持“学科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的发展路径,对接产业建强学科专业,积极推动校企协同育人落到实处、走向深入。他强调,要高质量建好卓越工程师学院,学校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把握特点,服务区域战略需求,种好培养改革“试验田”;二是突出重点,推动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教育“共同体”;三是打造亮点,锐意改革创新突破,打造培养“样板间”。

会上,周启红宣读了“关于公布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名单的通知”文件。今年6月,湖北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经信厅、省政府国资委出台文件,公布了首批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湖北工业大学与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一同入选。

王英和彭育园共同为“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

江斌和彭育园为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宝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湖北科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飞光纤光缆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烽火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十家理事单位授牌。

湖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宋小春介绍了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方案。他表示,学院将按照“校企联合、多方协同、复合交叉、项目依托、动态调整”的工作思路,以服务国家、湖北省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为抓手,瞄准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在人才培养上,实现学科大类交叉、校企深度融合,重视工程创新能力,考察实际创新贡献,培养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人才。

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肖明华作为理事单位代表发言。他表示,希望以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成立为契机,继续深化与湖北工业大学在人才共育、平台共建、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建设好湖北省卓越工程师校企共建实践实训基地。

湖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军和武汉众宇动力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骁作为理事单位代表作交流报告。他们分别从企业基本情况、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情况等方面介绍了企业的相关情况,并建议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在加大企业参与度、明确政策和资金支持、大力营造工程师文化等方面做出努力。

成立大会结束后,学校组织召开了首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首批理事单位代表参加会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会议上强调,要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努力建设一支爱党报国、敬业奉献、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队伍。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多部门相继出台卓越工程师培养有关文件,要求各建设高校以提高工程硕博士培养质量为工作重要突破口,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校企“双导师”制,校企共同确定培养计划、遴选学生、制定培养方案,实施科研攻关,为湖北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作为首批入选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试点建设高校之一,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将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设置相应机构,以产教融合为牵引,实现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的“四共”机制,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通”机制。每年学校将给定10%左右专项指标支持学院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设立专项奖学金,给予科研项目支持和人事政策支持。

出席成立大会的还有学校首批理事单位代表,湖北省教育厅科技处、研究生教育处、高等教育处等相关部门领导嘉宾,武汉大学研究生院、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院等兄弟院校相关负责人,以及湖北工业大学全体在校校领导、全体中层干部、研究生教学辅助人员。



上一条:湖工大通信工程和自动化专业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下一条: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周启红一行来校调研

责任编辑:陈凌  

关闭